網頁

搜尋此網誌

2012年10月26日 星期五

Getting Organized in the Google Era | Google時代一定要會的整理術

這是一本介紹統整資訊的書,連結人腦、人性、科技的整理術,因此這本書分成3部分,第1部分是「先認識自己」,第2部分是「全新整理術」,最後第3部分是「克服挑戰」。作者介紹人腦運作的方式,提出一些幫助我們處理資訊的方法和策略,讓我們有效率地統整資訊。

梅瑞爾(Douglas Merrill)、馬丁(James A. Martin)著,胡琦君譯,Google時代一定要會的整理術,台北:天下遠見,2010。譯自「Getting Organized in the Google Era: How to Get Stuff out of Your Head, Find It When You Need It, and Get It Done Right」

由於作者是認知科學的博士,瞭解人腦構造與限制,有些觀念十分重要,例如:人腦非常不適合記憶瑣碎的資訊、人腦不善於做出好決定...等等。作者在這本書提出的21個整理原則讓我們參考,注意這些是原則,而不是規定!
  1. 妥善管理你的生活,以減輕腦部負擔。p. 17 <注意力,雞尾酒效應(cocktail party effect)>
  2. 趕緊把資訊資訊從腦袋中移出,越快越好!p. 19 <短期記憶>
  3. 同時處理多項任務,通常只會讓你更沒有效率。p. 21 <注意力只能專注在一件事情上>
  4. 用故事來記事情。p. 27 <編碼與回想可以有效排序>
  5. 就算某件事有一貫做法,也不表示那是最適當的。p. 45 <朝九晚五制起於工業時代,寒暑假始於農業社會>
  6. 知識不是力量,分享知識才是力量。p. 57 <擁有知識已經垂手可得>
  7. 你要克服的是真實的限制,而不是假想的限制。p. 65 <改變假想的個人限制>
  8. 對自己全然誠實,但別預設立場。p. 69 <檢視真實的個人限制>
  9. 知道何時該忽視你的限制。p. 74 <不要因為個人限制而放棄嘗試>
  10. 在發動引擎前,清楚知道你要去哪裡,又要怎麼去。p. 83 <明確的目標才有脈絡可循,也才有意義,知道為何而做>
  11. 達成目標的方式不只一種,要懂得變通。p. 86 <變通計畫或是調整目標>
  12. 檔案不用歸檔,靠搜尋就好。p. 106 <整理歸檔是為了找得到,現在用搜尋技術就找得到了。>
  13. 唯有真正需要的東西才記進腦子裡。p. 133 <過濾重要而且非記不可的資訊>
  14. 將大體積的東西拆解成數個小單位。p. 136 <人腦善於記憶少量資訊,是CPU而不是HDD>
  15. 每週空出時間再次審視重要資訊。p. 141 <重複的好處可讓資訊再次編碼>
  16. 世上沒有一套整理系統是十全十美的。p. 152 <善用工具的長處、選擇適合的使用方式>
  17. 盡可能使用你已熟知的工具。p. 164 <重點不是工具,而是整理的方法>
  18. 在你的電子資料添加關鍵字詞,讓你日後更容易找到。 p. 194 <資訊必須能被搜尋到才有用>
  19. 事前做註記,有助之後的情境轉換。p. 239 <減少長期記憶、短期記憶與情境之間轉換的腦力>
  20. 將情境相似的工作安排在一起。p. 240 <降低不同記憶之間存取的次數>
  21. 整合工作與生活,別再妄想達到兩者平衡。p. 252 <有效利用時間>
###

2012年10月3日 星期三

50 Erfolgsmodelle 如何下決定

如何下決定」這本書主要是探討「決策模型」,書中舉出50個最棒的決策模型提供我們做決定時參考。作者將這50個模型分為4類,分別是「如何改善自己」、「如何更加了解自己」、「如何更加了解別人」與「如何改善他人」,其中不乏是常聽到的


麥克‧克羅格魯斯(Mikael Krogerus)、羅曼‧塞普勒(Roman Tschappeler)著,胡瑋珊譯,如何下決定,台北:大塊文化,2012。
譯自:The Decision Book: Fifty Models for Strategic Thinking

如何改善自己(How to Improve Yourself)
  • 艾森豪矩陣(Eisenhower matrix):怎樣加強工作的效率
  • SWOT分析法(SWOT analysis):怎樣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案
  • 波士頓矩陣(Boston Box):怎樣評估成本和效益
  • 專案投資組合矩陣(project portfolio matrix):怎樣維繫和監督?
  • 惠特默模型(John Whitmore model):我追求的目標正確嗎?
  • 橡皮筋模型(rubber band model):兩難的情況該怎麼處理?
  • 回饋模型(feedback model):處理他人的抱怨和批評
  • 家庭樹模型(family tree model):你們應該維繫的人脈
  • 型態分析盒與奔馳創意法(morphological box and SCAMPER):為什麼需有結構才能發揮創意
  • 君子送禮模型(Esquire gift model):花多少錢送禮?
  • 後果模型(consequences model):當機立斷為什麼很重要?
  • 化解衝突模型(conflict resolution model):怎樣才能漂亮地化解衝突?
  • 十字路口模型(crossroads model):接下來呢?
如何更加了解自己(How to Understand Yourself Better)
  • 沉浸模型(flow model):什麼會讓你快樂?
  • 喬哈里窗(Johari window):別人對你的風評如何?
  • 認知失調理論模型(cognitive dissonance model):人們為什麼明知吸菸不利健康、還是照抽不誤?
  • 音樂矩陣(music matrix):你的音樂品味將可用來詮釋你
  • 匪夷所思的模型(unimaginable model):什麼是你們深信不疑、但又無力證明的事物?
  • 烏夫‧艾爾拜克模型(Uffe Elbæk model):怎樣了解自我
  • 時尚模型(fashion model):我們怎樣打扮
  • 能量模型(energy model):你活在當下嗎?
  • 超級備忘錄模型(SuperMemo model):怎樣牢記所有曾經學過的事物
  • 政治羅盤(political compass):政黨支持什麼理念?
  • 個人表現模型(personal performance model):怎麼知道自己是否應該轉換工作?
  • 鑑往知來模型(making-of model):要想掌握未來,就先得了解自己的過去。
  • 個人潛力陷阱(personal potential trap):為什麼心中不存任何期望會比較好?
  • 技術循環周期(hype cycle):怎樣發掘下一個重大發明?
  • 細膩訊息模型(subtle signals model):細微之處為什麼重要?
  • 人脈網路目標模型(network target model):你的朋友對你的風評如何? 
  • 淺薄知識的模型(superficial knowledge model):你不用做萬事通
如何更加了解別人(How to Understand Others Better)
  • 瑞士乳酪理論(Swiss cheese model): 錯誤是怎麼發生的
  • 馬斯洛金字塔(Maslow pyramids):哪些事物其實是你們需要的,哪些又是你們想要的
  • 跳脫框架思維(Thinking outside the box):怎樣激發出絕佳的點子
  • 社會氛圍和布爾迪厄模型(Sinus Milieu and Bourdieu models):你所屬之處
  • 雙重迴路學習模型(double-loop learning model):怎樣從錯誤之中汲取教訓
  • AI模型(Al model):你屬於哪一種討論的類型?
  • 小世界模型(small-world model):這個世界到底有多小?
  • 帕雷托法則(Pareto principle):為什麼投入百分之二十卻能締造百分之八十的產出?
  • 長尾模型(long-tail model):長尾模型:網路怎樣扭轉了經濟?
  • 蒙地卡羅模擬法(Monte Carlo simulation):我們對確切的結果為什麼只能取得近似值
  • 黑天鵝模型(black swan model):為什麼你的經驗沒讓你變得更加睿智?
  • 斷層-擴散模型(chasm-diffusion model):為什麼人手一台iPod?
  • 黑盒子模型(black box model):信仰為甚麼取代了知識?
  • 地位模型(status model):如何辨識贏家
  • 囚犯的困境(prisoner's dilemma):什麼時候值得信賴別人?
如何改善他人(How to Improve Others)
  • 德萊克斯勒-西貝特團隊績效模型(Drexler-Sibbet team performance model):怎樣將小組打造成團隊
  • 團隊模型(team model):你的團隊有完成任務的能耐嗎?
  • 市場缺口模型(gap-in-the-market model):怎樣發現有收穫的點子
  • 賀賽–布蘭恰德模型(Hersey-Blanchard model):怎樣成功管理你的員工
  • 角色扮演模型(role-playing model): 如何改變本身的觀點?
  • 結果最適化模型(result optimisation model):為什麼印表機總在截止日期之前壞掉?
  • 下一個頂尖的模型(world's next top model):我們可從這本書學到什麼?
這本書總計列出52個決策模型(decision-making models),除了文字說明以外,此書在每個模型中都有繪圖解說,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,任何時候都可以選擇任一個模型開始閱讀。注意到,書中最後提到重點:這些決策模型雖然是複雜世界的簡化,但不表示錯誤或是沒有價值,而是提供我們觀察世界的一個方法。

###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