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尼爾‧品克(Daniel H.Pink)著,席玉蘋譯,「動機,單純的力量(Drive: The Surprising Truth About What Motivates Us)」,台北:大塊文化,2010。
科學研究指出動機有三種驅力:
- 生理上的驅力:食物、性。
- 外在環境的驅力(外在誘因):獎勵懲罰制度(胡蘿蔔和棍子)。
- 工作的績效表現(內在激勵):滿足感、成就感、樂趣。
激勵1.0:人類是生理動物,努力是為了求生。
激勵2.0:人類除了生理驅力,也會對環境中的獎懲做出回應。
激勵2.1:加入道格拉斯‧麥葛瑞格(Douglas McGregor)的學說,主張人類有更高層次的驅力。
激勵3.0:從「I型行為」做基礎,強調內在激勵的第三驅力。
作者提出「I型」與「X型」 兩種行為的觀點,「I型」象徵內在(Instrinsic),指內在驅力大於外在誘因的行為,而 「X型」象徵外在(Extrinsic),指外在誘因大於內在驅力的行為。作者認為「I型行為」的優點比「X型行為」的優點要多,建議我們朝著「I型行為」學習。
I型行為有三大要素:自主(Autonomy)、專精(Mastery)、目的(Purpose)。當這三個要素具備的時候,內在驅力將大於外在驅力,因而產生「I型行為」。
整本書從動機論切入,探究目前企業的激勵制度,作者認為目前工作型態的轉變,已由過去強調利益目標的改變為以內在驅力為導向的工作內容(例如創新、目的感...),激勵制度已經不適用於這個時代,我們必須塑造適合「I型行為」的環境。
###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